正当防卫是指在受到非法侵害时,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、财产安全而采取必要的防卫手段的行为。在我国法律中,正当防卫是受到法律保护的行为,但是在实际生活中,如何判断防卫是否正当,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。
首先,防卫必须是确有必要的。也就是说,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采取防卫手段是不被允许的。例如,对于一些轻微的侵害,比如被人拍了一下肩膀,就动用暴力进行反击是不合适的,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更为温和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。
其次,防卫采取的手段必须合理。这里所说的合理,包括两个方面:一是手段必须与被侵权的情况相适应,不能过度反击或者不足以保护自己;二是手段不能造成严重的后果,比如对方因此丧失生命或者致残。因此,在进行防卫时要权衡利弊,合理选择手段。
此外,还要注意防卫必须在必要的时限内采取,过了时限防卫就不再具有合法性。例如,在受到侵害后追赶对方,如果对方已经不再威胁你的人身或者财产安全,你继续采取防卫手段所造成的伤害就不再被认为是正当防卫了。
另外,需要强调的是,正当防卫存在“双重性”,这就是说当被侵害人的行为同时也构成了犯罪的行为时,就不能再认定为防卫行为,而应该按照法律另行处置。
最后,我们要明确一点,正当防卫是作为被侵权人的一种权利而存在的,但是它并不是一种合法的行为。也就是说,防卫是可以避免侵害的,但是选择采取防卫手段的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,如果防卫行为超过了法律规定的范围,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。
综上所述,防卫必须确有必要、手段合理、时限恰当,同时还应该注意防卫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区别。只有在以上几个条件同时满足的情况下,防卫才能被认定为正当防卫,并且作为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存在。